潰瘍性腸炎


-
相關癥狀:右下腹痛伴嘔吐、 下腹痛、 慢性腹痛、 腹瀉 、腹痛伴腹瀉、 腹痛伴惡心、嘔吐、 腹痛 、惡心與嘔吐
-
zhang124
-
免費咨詢
線上溝通
與商家溝通核實商家資質
線下服務
核實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確保留有證據
服務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務請與商家確定保障實效
潰瘍性腸炎
潰瘍性腸炎是由大腸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colinum,又稱腸梭菌)引起的。該菌呈桿狀,為革蘭氏染色陽性;菌體長3~4μm,寬1μm,平直或稍彎,兩端鈍圓,芽胞較菌體小,位于菌體近端,人工培養(yǎng)時,僅少數菌體可形成芽胞。該病的特征為突然發(fā)病和迅速大量死亡,呈世界分布。
癥狀
常發(fā)生下痢,排出白色水樣稀糞,精神委頓,如果病程1周或更長,機體異常消瘦。
病因
自身免疫因素(30%):實踐證明已在病人的血清中檢測出非特異性抗結腸黏膜抗體,血清中抗大腸桿菌014型抗體,能與結腸上皮抗原起交叉反應等說明存在體液免疫紊亂;在組織培養(yǎng)中,患者的結腸上皮可被淋巴細胞損傷,反應細胞免疫失調;在患者的結腸黏膜固有膜中熒光免疫法測出有免疫復合物沉積。神經精神因素(15%):精神創(chuàng)傷、情緒緊張或過度疲勞等,可使大腦皮層機能紊亂,皮層下中樞亢奮,通過自主神經(植物神經)使腸運動增強,腸血管和平滑肌痙攣,久之組織細胞缺血缺氧,抵抗力耐受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腸黏膜易發(fā)生炎性變、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出血??梢哉f,本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有關,以自身免疫機能為根本,感染、神經精神因素為誘因。感染(20%):由于本病結腸黏膜的炎癥表現(xiàn)與一些感染性腹瀉,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相似,故認為是發(fā)病的啟動因素。遺傳(10%):本病在不同種族、不同人群、不同體質的發(fā)病率有極大的差異,白種人的發(fā)病率遠遠高于黃種人和黑種人。
預防
作好日常的衛(wèi)生工作,場舍、用具要定期消毒。糞便、墊草要勤清理,并進行生物熱消毒,以減少病原擴散造成的危害。避免擁擠、過熱、過食等不良因素刺激,有效的控制球蟲病的發(fā)生,對預防本病有積極的作用。對本病污染場要及時隔離帶菌、排菌動物,對病禽進行隔離治療。
檢查
早期病變的特征是小的黃色病灶,邊緣出血,在漿膜和粘膜面均能看到。當潰瘍面積增大時,可呈小扁豆狀或呈大致圓形的輪廓,有時融合而形成大的壞死性假膜性斑塊。潰瘍可能深入粘膜,但較陳舊的病變常比較淺表,并有突起的邊緣,形成彈坑樣潰瘍。導致腹膜炎和腸管粘連。
治療
治療:鏈霉素、桿菌肽、氯霉素、痢特靈對本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首選藥物為鏈霉素和桿菌肽連用3d。對本病污染場要及時隔離帶菌、排菌動物,對病禽進行隔離治療。對同場健康禽要采取藥物預防措施,控制本病蔓延。
護理
1、飲食上應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條湯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佳。2、可多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量。3、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如各種粥類、米湯等。
并發(fā)癥
1.中毒性巨結腸是嚴重并發(fā)癥,見于急性暴發(fā)型潰瘍性結腸炎及急性重癥型病人。其發(fā)生率約2%。病人出現(xiàn)間歇性高熱、精神萎糜呈重癥中毒狀態(tài)。腹部很快膨隆、有壓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由于結腸快速擴張、腸壁變薄、血運障礙、易發(fā)生腸壞死穿孔。病死率極高??蛇_30%~50%。2.結腸穿孔多在中毒性巨結腸擴張基礎上發(fā)生。穿孔后導致彌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膿腫。穿孔部位多在乙狀結腸或結腸脾曲處?;颊叨喑霈F(xiàn)高熱及感染中毒癥狀。腹脹,左側腹部廣泛肌緊張,X線透視或平片檢查。


2)確認收貨前請仔細核驗產品質量,避免出現(xiàn)以次充好的情況。
3)該信息由排行8用戶自行發(fā)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fā)布人負責,排行8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排行8免責條款。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