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
相關癥狀:痰中帶血絲、腎上腺轉移、咯血伴胸痛、咯血、吐血痰、咳嗽伴胸痛、咳嗽伴體重減輕、干性咳嗽、肺內空洞、發(fā)熱伴咳嗽、咯痰、胸痛
-
zhang124
-
免費咨詢
線上溝通
與商家溝通核實商家資質
線下服務
核實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確保留有證據(jù)
服務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務請與商家確定保障實效
肺癌
肺癌發(fā)生于支氣管粘膜上皮,亦稱支氣管癌。
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道肺癌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女性發(fā)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2位或第3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紙煙是肺癌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
多年吸紙煙每日40支以上者,肺鱗癌和未分化癌的發(fā)病率比不吸煙者高4~10倍。
癥狀
肺癌病人大多數(shù)是男性,男與女之比約為4~8:1,患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肺癌的臨床表現(xiàn)與癌腫的部位、大小、是否壓迫、侵犯鄰近器官以及有無轉移等情況有著密切關系。
早期肺癌特別是周圍型肺癌往往不產生任何癥狀,大多在胸部x線檢查時發(fā)現(xiàn)。癌腫在較大的支氣管內長大后,常常產生刺激性咳嗽,大多有陣發(fā)性干咳或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極易誤認為傷風感冒。當癌腫繼續(xù)長大影響支氣管引流,繼發(fā)肺部感染時,可以有膿性痰液,痰量也較前增多。
另一個常見癥狀是血痰,通常為痰中帶血點、血絲或斷續(xù)的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則很少見。有的肺癌病人,由于腫瘤造成較大的支氣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以在臨床上呈現(xiàn)胸悶、哮鳴、氣促、發(fā)熱和輕度胸痛等癥狀。晚期肺癌壓迫侵犯鄰近器官組織或發(fā)生遠處轉移時,可以產生下列癥狀:
1.壓迫或侵犯膈神經,引起同側膈肌麻痹。
2.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引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
3.壓迫上腔靜脈,弓g起面部、頸部、上肢和上胸部靜脈怒張,組織水腫,上肢靜脈壓升高。
4.侵犯胸膜,可引起胸膜腔積液,往往為血性。大量積液,可以引起氣促。此外,癌腫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續(xù)劇烈的胸痛。
5.癌腫侵入縱隔,壓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難。
6.上葉頂部肺,可侵入和壓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組織。如第一肋骨、鎖骨下動靜脈、臂叢神經、頸交感神經等,產生劇烈胸痛,上肢靜脈怒張、水腫、臂痛和上肢運動障礙,同側上眼臉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面部無汗等頸交感神經征候群。肺癌血行轉移后,按侵入器官而產生不同癥狀。
7.此外,還有少數(shù)肺癌病例,由于癌腫產生內分泌物質,臨床上呈現(xiàn)非轉移性的全身癥狀,如骨關節(jié)病征候群(杵狀指、骨關節(jié)痛、骨膜增生等)、柯興氏征候群、重癥肌無力、男性乳腺增大、多發(fā)性肌肉神經痛等。這些癥狀在切除肺部癌腫后可能消失。
病因
吸煙(20%):1922年,Hampeln發(fā)現(xiàn)持續(xù)吸煙和吸入灰塵,可刺激支氣管上皮誘發(fā)癌癥,1924年,Moller用焦油涂在兔背部,發(fā)現(xiàn)其肺癌的發(fā)生率略有增加,目前認為吸煙是肺癌的最基本高危因素,煙草中有超過3000種化學物質,多鏈芳香烴類化合物(如:苯并芘)有很強的致癌活性,能作用于人體組織(特別是肺組織)內的某些特殊的酶,產生細胞分子結構(如DNA)的突變,可能有K-ras的突變。
職業(yè)和環(huán)境接觸(10%):估計有高達15%的肺癌患者有環(huán)境和職業(yè)接觸史,有足夠證據(jù)證實以下9種工業(yè)成分增加肺癌的發(fā)生率:鋁制品的副產品,砷,石棉,二氯甲醚,鉻化合物,焦炭爐,芥子氣,含鎳的雜質,氯乙烯,長期接觸鈹,鎘,硅,福爾馬林等物質也會增加肺癌的發(fā)病率,另外,空氣污染,特別是工業(yè)廢氣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放射(20%):鈾和氟石礦工接觸惰性氣體氡氣,衰變的鈾副產品等,較其他人的肺癌發(fā)生率明顯要高,但是電離輻射的人員不會增加肺癌的發(fā)生。
肺部慢性感染(15%):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癥等患者,支氣管上皮在慢性感染過程中可能化生為鱗狀上皮,終致癌變,但這類情況較為少見。內在因素(5%):家族,遺傳和先天性因素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謝,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可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大氣污染(10%):工業(yè)發(fā)達國家肺癌的發(fā)病率高,城市比農村高,廠礦區(qū)比居住區(qū)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業(yè)和交通發(fā)達地區(qū),石油,煤和內燃機等燃燒后和瀝青公路塵埃產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烴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有關,調查材料說明大氣中苯并芘濃度高的地區(qū),肺癌的發(fā)病率也增高,大氣污染與吸紙煙對肺癌的發(fā)病率可能互相促進,起協(xié)同作用。
發(fā)病機制肺癌的轉移有以下4個途徑:1.直接擴散癌腫不斷增長,可阻塞支氣管管腔,同時還向支氣管外的肺組織內擴展,靠近肺外圍的腫瘤可侵犯胸膜和胸壁,中央型或靠近縱隔的腫瘤更可侵犯胸膜和胸壁,中央型或靠近縱隔的腫瘤更可侵犯其他器官,巨大的腫瘤可發(fā)生中心部分缺血性壞死,形成癌性空洞。
2.血行轉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現(xiàn),癌細胞隨肺靜脈回流到左心后,可轉移到體內任何部位,常見轉移部位為肝,腦,肺,骨酷系統(tǒng),腎上腺,腎和胰。
3.支氣管內播散肺泡細胞癌病例,細支氣管和肺泡壁上的癌細胞很容易脫落;癌細胞可以經支氣管管道擴散到鄰近的肺組織中,形成新的癌灶。
4.淋巴轉移肺的淋巴引流有一定的規(guī)律右肺上葉流向右肺門及右上縱隔淋巴結,右肺中葉流向中,下葉匯總區(qū)淋巴結,隆突下及右上縱隔淋巴結,右肺下葉引至中,下葉匯總區(qū),隆突下,下肺韌帶以及右上縱隔淋巴結,左肺上葉引至主動脈弓下(Bottallo)淋巴結,左前上縱隔淋巴結,左肺下葉淋巴流向上下葉匯總區(qū),隆突下以及跨越縱隔到右上縱隔淋巴結,如采用成毛紹夫的淋巴結肺癌的淋巴結轉移(N狀態(tài))則可以顯示。肺癌的組織學分類:主要的肺癌病理類型被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WHO組織病理學分類是基于光鏡指標并參考組化,免疫組化,電鏡等輔助檢查結果。
預防
(1)禁止和控制吸煙禁止和控制吸煙,首先要著眼于減少吸煙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需要制訂一定的法律或條例限制人們,特別是限制青少年吸煙。
(2)控制大氣污染做好環(huán)境保護工作,有效地控制大氣污染,從而達到預防肺癌的目的。
(3)職業(yè)防護對開采放射性礦石的礦區(qū),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盡量減少工作人員受輻射的量,對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的工人,必須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勞動防護措施,避免或減少與致癌因子的接觸。
(4)防治慢性支氣管炎由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癌發(fā)病率高于無慢性支氣管炎者,所以積極防治慢性支氣管炎對預防肺癌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要勸導患慢性支氣管炎的吸煙者戒煙,因為患慢性支氣管炎又吸煙人群的肺癌發(fā)病率更高。
(5)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對早期肺癌的篩檢手段至今仍不令人滿意,在人群中普查肺癌的費用非常昂貴,而對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可能性很小。研究采用化學預防如使用環(huán)氧化酶(COX)抑制劑,脂肪加氧酶抑制劑等嘗試阻斷致癌因素的發(fā)展,一些富含維生素E,類胡蘿卜素,視黃醛,硒等食品對肺癌也有預防作用。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簡便易行,但陽性檢出率不過50%~80%,且存在1%~2%的假陽性。此方法適合于在高危人群中進行普查,以及肺內孤立影或是原因不明咯血之確診。
2.經皮肺穿刺細胞學檢查適應于外周型病變且由于種種原因不適于開胸病例,其他方法又未能確立組織學診斷。目前傾向與CT結合用細針,操作較安全,并發(fā)癥較少。陽性率在惡性腫瘤中為74%~96%,良性腫瘤則較低50%~74%。并發(fā)癥有氣胸20%~35%(其中約1/4需處理),小量咯血3%,發(fā)熱1.3%,空氣栓塞0.5%,針道種植0.02%。胸外科因具備胸腔鏡檢、開胸探查等手段,應用較少。
3.胸腔穿刺細胞學檢查懷疑或確診為肺癌的病人,可能會有胸腔積液或胸膜播散轉移,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積液的細胞分析可明確分期,對于某些病例,還可提供診斷依據(jù)。對于伴有胸腔積液的肺癌來說,支氣管肺腺癌有最高的檢出率,其細胞學診斷的陽性率達40%~75%。如果穿刺獲得的胸腔積液細胞學分析不能做出診斷,可考慮選擇進一步的檢查手段,如胸腔鏡等。
4.斜角肌和鎖骨上淋巴結活檢對于肺癌病人,常規(guī)活檢不可捫及的斜角肌或鎖骨上淋巴結,很少發(fā)現(xiàn)轉移,可捫及鎖骨上淋巴結的病人,診斷率近乎90%?;顧z術偶見氣胸、大出血等并發(fā)癥,即便很少有并發(fā)癥,對于在斜角肌或鎖骨上可觸及淋巴結的病例,目前提倡應行FNAB(細針抽吸活組織檢查),而保留淋巴結的手術活檢。常規(guī)組織學和適當?shù)拿庖呓M化檢查有助于細胞分型的診斷。
5.血清腫瘤標志已發(fā)現(xiàn)很多種與肺癌有關的血清腫瘤標志,這些標志物可能提示致癌因素增強,或“解毒”某些致癌原的程度。肺癌血清腫瘤標志物可能成為腫瘤分期和預后分析的有價值的指標,并可用于評價治療效果。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必須綜合其他檢查結果,不能單獨用于診斷癌癥。
6.單克隆抗體掃描采用單克隆抗體普查、診斷和分期是目前的一個試驗領域,用放射物質標記的抗癌胚抗原MoAb的免疫熒光影像已有報告,目前一般采用的是111In或99Tc做標記,分別有73%的原發(fā)腫瘤和90%的繼發(fā)腫瘤吸收放射性標記的抗體,抗體的吸收還受腫瘤大小和部位的影像。影像學檢查1.X線診斷為診斷肺癌最常用之手段,其陽性檢出率可達90%以上。
肺癌較早期的X線表現(xiàn)有:
①孤立性球形陰影或不規(guī)則小片浸潤。
②透視下深吸氣時單側性通氣差,縱隔輕度移向患側。
③呼氣相時出現(xiàn)局限性肺氣腫。
④深呼吸時出現(xiàn)縱隔擺動。
⑤如肺癌進展堵塞段或葉支氣管,則堵塞部遠端氣體逐漸吸收出現(xiàn)節(jié)段不張,這種不張部如并發(fā)感染則形成肺炎或肺膿腫。較晚期肺癌可見:肺野或肺門巨大腫物結節(jié),無鈣化,分葉狀,密度一般均勻,邊緣有毛刺、周邊血管紋理扭曲,有時中心液化,出現(xiàn)厚壁、偏心、內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倍增時間短,當腫物堵塞葉或總支氣管出現(xiàn)肺葉或全肺不張,胸膜受累時可見大量胸液,胸壁受侵時可見肋骨破壞。2.CT檢查在肺癌的診斷與分期方面,CT檢查是最有價值的無創(chuàng)檢查手段。CT可發(fā)現(xiàn)腫瘤所在的部位和累積范圍,也可大致區(qū)分其良、惡性。
治療
治療一、肺癌治療方案的選擇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術后是否宜給化療意見尚未統(tǒng)一,但腺癌偏向于用化產職,手術術后推薦用化療,有條件者可考慮術后放療。①化療后爭取放療或手術。②放射治療,爭取手術+化療。③符合擴大手術指征或放療,手術+放療+化療,化,放療為主選擇性化療和一般內科治療小細胞肺癌手術+化療,化療+手術+化療,化療放療為主對療效顯著者可加用手術和術后化療化,放療為主,選擇性化療和一般內科治療。
二、外科治療肺癌的治療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應以手術治療或爭取手術治療為主導,依據(jù)不同期別,病理組織類型,酌加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綜合治療,而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的指征,方案有待臨床實踐不斷修正完善。關于肺癌手術術后的生存期,國內有報道三年生存率為40%~60%,五年生存率為22.9%~44.3%,手術死亡率在3%以下。
(一)病例選擇具有下列條件者,一般可作為外科治療的選擇對象。1.無遠處轉移(M0)者,包括實質臟器,如肝,腦,腎上腺,骨骼,胸腔外淋巴結等。2.癌組織未向胸內鄰近臟器或組織侵犯擴散者,如主動脈,上腔靜脈,食管和癌性胸液等。3.無喉返神經,膈神經麻痹。4.無嚴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內心絞痛發(fā)作者。5.無重癥肝,腎疾患及嚴重糖尿病者。具有以下條件者,一般應慎作手術或需作進一步檢查治療:(1)年邁體衰,心,肺功能欠佳者。(2)小細胞肺癌除I期外,宜先行化療或放療而后再確定能否手術治療。(3)x線所見除原發(fā)灶外,縱隔亦有幾處可疑轉移者。
(二)剖胸探查術指征凡無手術禁忌征,明確診斷為肺癌或高度懷疑為肺癌者,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結合本章第一節(jié)所定選擇術式,若術中發(fā)現(xiàn)病變已超出可切除的范圍,但原發(fā)癌仍可切除者宜切除原發(fā)灶,這稱為減量手術,但原則上不作全肺切除,以便術后輔助其他治療。
(三)肺癌手術切除的命名與含義1.姑息性切除(P):凡手術切除時,胸腔內仍有殘存癌(病理組織學證實),或手術時認為切除徹底,如支氣管殘端肉眼觀察正常,但顯微鏡下有殘存癌細胞者,稱為姑息性切除術。凡胸腔內有可疑殘存癌組織處,術中一律用金屬標記,以便術后輔以放射治療。2.根治性切除(R):根治術是指將原發(fā)癌及其轉移淋巴結完全切除干凈。肺癌根治術,不僅要求術者肉眼下達到根治,更重要的是淋巴結完全清除和支氣管殘端在顯微鏡下也無癌細胞殘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特將肺癌根治術分為如下四個等級。根1(R1):原發(fā)癌和1站淋巴結切除者。根2(R2):原發(fā)癌和1,2站淋巴結切除者。根3(R3):原發(fā)癌和l,2,3站淋巴結切除者。根4(B4):原發(fā)癌和l,2,3,4站淋巴結切除者。應該指出的是,上述四個等級的根治是指手術清除淋巴結的范圍,并不代表根治術后的效果。
(四)肺癌術式的選擇根據(jù)1985年肺癌國際分期法,對0,Ⅰ,Ⅱ和Ⅲ期的肺癌病例,凡無手術禁忌征者,皆可采用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的原則為:徹底切除原發(fā)灶和胸腔內有可能轉移的淋巴結,且盡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組織,全肺切除術宜慎重。1.局部切除術:是指楔形癌塊切除和肺段切除,即對于體積很小的原發(fā)癌,年老體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惡性度較低者等,均可考慮作肺局部切除術。2.肺葉切除術:對于孤立性周圍型肺癌局限于一個肺葉內,無明顯淋巴結腫大,可行肺葉切除術,若癌瘤累及兩葉或中間支氣管,可行上,中葉或下,中葉兩葉肺切除。3.袖狀肺葉切除和楔形袖狀肺葉切除術:這種術式多應用于右肺上,中葉肺癌,如癌瘤位于葉支氣管,且累及葉支氣管開口者,可行袖狀肺葉切除;如未累及葉支氣管開口,可行楔形袖狀肺葉切除。4.全肺切除(一般盡量不作右全肺切除):凡病變廣泛,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時,可慎重考慮行全肺切除。5.隆突切除和重建術:肺瘤超過主支氣管累及隆突或氣管側壁但未超過2cm時:①可作隆突切除重建術或袖式全肺切除;②若還保留一葉肺時,則力爭保留,術式可根據(jù)當時情況而定。麻醉方法:一般以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為宜,若有出血及分泌物較多者,應行雙腔管插管,以保證氣道通暢。
(五)再發(fā)或復發(fā)性肺癌的外科治療1.多原發(fā)性肺癌的處理:凡診斷為多原發(fā)性肺癌者,其處理原則按第二個原發(fā)灶處理。2.復發(fā)性肺癌的處理:所謂復發(fā)性肺癌是指原手術疤痕范圍內發(fā)生的癌灶或是與原發(fā)灶相關的胸內癌灶復發(fā),稱為復發(fā)性肺癌,其處理原則應根據(jù)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能否切除決定手術范圍。
三、放射治療
(一)治療原則放療對小細胞癌最佳,鱗狀細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小細胞癌容易發(fā)生轉移,故多采用大面積不規(guī)則野照射,照射區(qū)應包括原發(fā)灶縱隔,雙側鎖骨上區(qū),甚至肝,腦等部位,要輔以藥物治療,鱗狀細胞癌對射線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變以局部侵犯為主,轉移相對較饅,故多用根治治療,腺癌對射線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轉移,故較少采用單純放射治療,腫瘤對射線的敏感性除受病理類型的影響外,尚受腫瘤的大小,瘤細胞分化程度,瘤體細胞群的構成比例,腫瘤床的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制訂放療計劃前應仔細分析,全面權衡利弊,不能輕易下結論。
(二)放療的適應征根據(jù)治療的目的,分為根治治療,姑息治療,術前放療,術后放療及腔內放療等。1.根治治療適用范圍(1)有手術禁忌或拒作手術的早期病例或病變范圍局限在150cm2的皿a病例。(2)心,肺,肝,腎功能基本正常,血象白細胞計數(shù)大于3×109/1,血紅蛋白大于100g/1者。(3)KS≥60分,事前要周密地制訂計劃,嚴格執(zhí)行,不要輕易變動治療計劃,即使有放射反應,亦應以根治腫瘤為目標。2.姑息治療:其目的差異甚大,有接近根治治療的姑息治療,以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亦有僅為減輕晚期病人癥狀甚至引起安慰作用的減癥治療,如疼痛,癱瘓,昏迷,氣急及出血,姑息治療的照射次數(shù)可自數(shù)次至數(shù)十次,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和設備條件等而定,但必須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為原則,治療中遇有較大的放射反應或KS分值下降時可酌情修改治療方案,減癥治療系照射產生癥狀的部位,通??捎么髣┝可俜指钪委煛?.手術前放療:旨在提高手術切除率,減少術中造成腫瘤播散的危險,對估計手術切除無困難的病人,可術前大劑量少分割放療;如腫瘤巨大或有外侵,估計手術切除有困難,可采用常規(guī)分隔放療,放療距手術時間一般以50天左右為宜,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4.手術后放療:用于術前估計不足,手術切除腫瘤不徹底的病例,應于局部殘留灶放置銀夾標記,以便放療時能準確定位。5.腔內短距離放療:適用于局限在大支氣管的癌灶,可采用后裝技術,通過纖支鏡將導管置于支氣管病灶處,用銥(192Ir)作近距離放療,與體外照射配合能提高治療效果。
四、化學治療近二十多年來,腫瘤化療發(fā)展迅速,應用廣泛,從目前國內外資料看,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無論早期或晚期較肯定,甚至有根治的少數(shù)報告,對非小細胞肺癌也有一定療效,但僅為姑息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近年業(yè),化療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術的晚期肺癌,而常作為全身治療列入肺癌的綜合治療方法。
(一)小細胞肺癌的化療由于小細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學特點,目前公認除少數(shù)充分證據(jù)說明無胸內淋巴結轉移者外,應首選化學治療。1.適應征(1)經病理或細胞學確診的小細胞肺癌患者。(2)KS記分在50~60分以上者。(3)預期生存時間在一個月以上者。(4)年齡≤70歲者。2.禁忌癥(1)年老體衰或惡病質者。(2)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3)骨髓功能不佳,白細胞在3×109/L以下,血小板在80×109/l(直接計數(shù))以下者。(4)有并發(fā)癥和感染發(fā)熱,出血傾向等。手術前,后化療,對于能手術或經化療腫塊縮小后有手術條件的病人,應盡可能將原發(fā)灶切除,去除局部復發(fā)之可能性,術前化療一般以2~3個療程為宜,防止病變治療不足和因療程過長引起過度纖維化造成手術困難,術前化療對凡已明確有胸內淋巴結轉移者均需采用,對I期無胸內淋巴結轉移者是否需用術前化療尚有待于探索,術后化療對術后長期生存率影響較大,必須強調應用,一般贊成化療4~6個以上周期,如化療雖然有效,但估計手術不能切除干凈和術中發(fā)現(xiàn)病變不能全部切凈還應給予區(qū)域性放射治療。
(二)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對非小細胞肺癌雖然有效藥物不少,但有效率低且很少能達到完全緩解。1.適應征:(1)經病理學或細胞學證實為鱗癌,腺癌或大細胞癌但不能手術的Ⅲ期及術后復發(fā)轉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術的I,Ⅱ期病人。(2)經手術探查,病理檢查有以下情況者:①有殘留灶。②胸內有淋巴結轉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3)有胸腔或心包積液者需采用局部化療。2.禁忌征:同小細胞癌
(三)肺癌化療注意事項1.目前,肺癌的化療一般不能達到根治,故在化療的一定階段,可能時應配合手術或放射治療,以加強腫瘤局部或區(qū)域性控制,同時,化療時應盡可能根據(jù)病人的耐受情況給予較高劑量,對肺癌的化療來說,一定程度的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是難以避免的,療程數(shù)也應根據(jù)病人的反應和療效適當加大,盡可能爭取達到完全緩解。2.療程的間隔,由于現(xiàn)存藥物毒性作用在停藥后??裳永m(xù)數(shù)周,每個周期間要間隔進行自開始化療日算起每隔4~6周進行,但必須使藥物毒性反應消失后再用下一個療程。3.化療過程中的停藥或換藥指征。(1)治療1~2療程病變仍進展,或雖趨于穩(wěn)定但在休息期再度惡化。(2)毒性反應達3~4級,對病人健康有一定威脅。(3)有并發(fā)癥發(fā)生,如發(fā)熱>38度,或有出血傾向等。(4)病人一般情況迅速惡化,出現(xiàn)惡病質。
五、肺癌并發(fā)征的化學治療
(一)上腔靜脈綜合征的化療肺癌引起的上腔靜脈綜合征如能手術,應盡力爭取手術,可行上腔靜脈修補或置換,遺憾的是大部分病人已處于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如果病人出現(xiàn)急性上腔靜脈阻塞,應當立即給予作用迅速而有效的抗癌藥,可行大劑量沖擊療法,如環(huán)磷酰胺,氮芥,阿霉素,可以單用,也可以聯(lián)合化療,相繼進行放療,要注意的是急性期不能先放療而后化療,因放療可引起組織水腫,上腔靜脈阻塞加重,癥狀加劇甚至造成窒息,如果為慢性阻塞最好先用放療,在急性期可適當配合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給予氫化考的松100~200mg靜脈滴入,或強地松5~10mg口服,與此同時給予利尿藥,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緩解,但中數(shù)生存期僅2~5個月
。(二)肺癌腦轉移的化療腦轉移的最好治療方法是進行局部放射治療,但如果全身其他處確無轉移,而顱內轉移灶又為單個病灶,又可以開顱手術,并配合化療及放療,我院有一例肺癌術后病人發(fā)生腦轉移,行腦轉移灶手術切除,術后配合化療,放療,現(xiàn)已存活18年。對于腦轉移的全身用藥也要根據(jù)細胞類型而定,但要看藥物是否能透過血腦屏障,如雙氯乙基亞硝脲,環(huán)己亞硝脲等脂溶性藥物能透過血腦屏障,對腦轉移有治療效果,用皮質激素可緩解腦浮腫癥狀,但連續(xù)使用可能影響病人的存活時間,如果轉移是單側的,可作頸內動脈插管(經頸淺動脈或甲狀腺上動脈)滴注作用迅速的抗癌藥物。
(三)肺癌引起的胸腔積液的化療肺癌在診斷時有1%的患者合并有胸腔積液,己無外科手術指征,此時只有化療藥物可以收到暫時療效,比較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1,氮芥:在無菌操作下將胸腔內積液盡量抽盡(亦有安放細導管的),按0.4mg/kg,用生理鹽水200m1稀釋,一次注入胸腔,一次量最大不超過20mg,注入后立即讓病人多方向地變換體位,持續(xù)15分鐘左右,以保證藥液均勻分布所有胸腔內表面,每周可進行一次,有效率為55%~87%,每周用藥前后要注意骨髓功能及周身狀況。2.阿的平:其反應率約64%~88%,該藥可使胸膜腔出現(xiàn)炎癥粘連,間隙消失,開始可用50~100mg溶在lomI鹽水中注入胸腔,如果病人反應不重,隔2~5日再注入100~200mg,直到液體減少為止,也可用600~800mg單次注入,主要反應為發(fā)燒,局部疼痛,尚有部分病人出現(xiàn)低血壓。3.四環(huán)素類:四環(huán)素是作為一種硬化劑用于癌性胸腔積液的治療,一般是在胸腔安放一個密閉導管,將500mg的四環(huán)素溶在30ml生理鹽水中注入胸腔,再用10m1生理鹽水注入清洗管道,鉗閉導管6小時并同時不斷的變換體位,然后將引流管4小時左右,確定無液體后再拔出引流管,據(jù)報導病人對其他藥物(氮芥等)無效時,用此法成功地控制了液體增長3~19個月,北村諭亦報道了用強力霉素500mg,2周內胸腔內注射2~3次,液體可以完全消失。4.其他:自力霉素對腺癌引起的胸腔積液療效較好,胸腔內一次量為6~12mg,此外,亦可用消瘤芥30~40mg/次,5-氟脲嘧啶750~1000mg/次,尚有膠體金(198Au)膠體磷(32P)及小兒麻痹疫苗,Ⅱ,Ⅲ型牛痘疫苗等。預后盡管在治療肺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手術,放療,化療的綜合治療,以及新的抗癌藥物的問世,但肺癌的預后仍然很差,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是14%,而30年前是11%,肺癌的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缺乏早期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方法,即使是早期病人,多數(shù)在初診時已為全身性疾病。影響肺癌預后的因素有:年齡,部位,分期,分型,而對腫瘤的手術和化療效果則是人為控制的因素,中心型或侵犯臟胸膜的早期肺癌,預后較差,目前認為,由于肺癌最常在術后2~3年復發(fā),應在此期增加隨診次數(shù),術后頭兩年內,平均應3~4次復查,并攝X線胸片,以后的2~3年內,復查2次,并攝X線胸片,通常血液CEA檢查,支氣管鏡,CT和骨掃描檢查僅在有臨床指征時采用。
護理
肺癌宜食
(1)宜多食具有增強機體免疫、抗肺癌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甜杏仁、菱、牡蠣、海蜇、黃魚、海龜、蟹、鱟、蚶、海參、茯苓、山藥、大棗、烏梢蛇、四季豆、香菇、核桃、甲魚。
(2)咳嗽多痰宜吃白果、蘿卜、芥菜、杏仁、橘皮、枇杷、橄欖、橘餅、海蜇、荸薺、海帶、紫菜、冬瓜、絲瓜、芝麻、無花果、松子、核桃、淡菜、羅漢果、桃、橙、柚等。
(3)發(fā)熱宜吃黃瓜、冬瓜、苦瓜、萵苣、茄子、發(fā)菜、百合、莧菜、薺菜、蕹菜、石花菜、馬齒莧、梅、西瓜、菠蘿、梨、柿、橘、檸檬、橄欖、桑椹子、荸薺、鴨、青魚。
(4)咯血宜吃青梅、藕、甘蔗、梨、棉、海蜇、海參、蓮子、菱、海帶、芥麥、黑豆、豆腐、薺菜、茄子、牛奶、鯽魚、龜、鯇魚、烏賊、黃魚、甲魚、牡蠣、淡菜。
(5)宜吃減輕放療、化療副作用的食物:鵝血、蘑菇、鯊魚、桂圓、黃鱔、核桃、甲魚、烏龜、獼猴桃、莼菜、金針菜、大棗、葵花籽、蘋果、鯉魚、綠豆、黃豆、赤豆、蝦、蟹、銀豆、泥鰍、塘虱、鯇魚、馬哈魚、綠茶、田螺。(6)每日進食水果、蔬菜、粗制谷類。
肺癌忌食
(1)戒除吸煙,這是預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
(2)少飲烈性酒。
(3)不吃霉爛變質食物,少食腌制食品。
(4)進食時,應細嚼慢咽,不食過燙食物。
(5)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蔥、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6)忌油煎、燒烤等熱性食物。
(7)忌油膩、粘滯生痰的食物。肺癌食療方(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yī)生)(1)蜂蜜潤肺止咳丸:露蜂房、僵蠶各等份,蜂蜜適量。將3味藥研末,煉蜜為丸。每日2次,每次6克。(2)甘草雪梨煲豬肺:甘草10克、雪梨2個、豬肺約250克。梨削皮切成塊,豬肺洗凈切成片,擠去泡沫,與甘草同放砂鍋內。加冰糖少許,清水適量小火熬者3小時后服用。每日1次。(3)冰糖杏仁糊: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將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軟去皮,搗爛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4)白果棗粥:白果25克、紅棗20枚、糯米50克。將白果、紅棗、糯米共同煮粥即成。早、晚空腹溫服,有解毒消腫等作用。(5)白芷燉燕窩:白芷9克,燕窩9克,冰糖適量。將白芷、燕窩隔水燉至極爛,過濾去渣。加冰糖適量調味后再燉片刻即成,每日1~2次。具有補肺養(yǎng)陰,止咳止血作用。(6)銀杏蒸鴨:白果200克,白鴨1只。白果去殼,開水煮熟后去皮、蕊,再用開水焯后混入殺好去骨的鴨肉中。加清湯,籠蒸2小時至鴨肉熟爛后食用??山洺J秤?,具有補虛平喘,利水退腫。適宜于晚期肺癌喘息無力、全身虛弱、痰多者。(7)五味子燉肉:五味子50克,鴨肉或豬瘦肉適量。五味子與肉一起蒸食或燉食,并酌情加入調料。肉、藥、湯俱服,補肺益腎,止咳平喘,適宜于肺癌腎虛型病人。(8)蓮子雞:蓮子參15克,雞或鴨、豬肉適量。蓮子參與肉共燉熟,適當加入調料即可。經常服用,補肺、益氣、生津。適用于肺癌氣血不足者。(9)冬瓜皮蠶豆湯: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蠶豆60克。將上述食物放入鍋內加水3碗煎至1碗,再加入適當調料即成,去渣飲用。功效除濕、利水、消腫。適用于肺癌有胸水者。
并發(fā)癥
大多數(shù)已發(fā)生胸內區(qū)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之癥狀,其次是聲嘶,最后還會導致面,頸部水腫,最終,發(fā)生區(qū)域性擴散的肺癌患者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氣促。
而肺癌手術后常易發(fā)生某些并發(fā)癥,其形成與患者機體本身的因素和手術范圍,方式有密切關系,常見的手術后并發(fā)癥及防治方法如下:
(1)呼吸道并發(fā)癥如痰液潴留,肺不張,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體弱者,原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者發(fā)病率較高,因手術后傷口疼痛,患者不能做有效咳嗽,痰液留積造成氣道阻塞,肺不張,呼吸功能不全,預防在于病員能充分了解和合作,積極做好手術前準備工作,手術后鼓勵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時可行鼻導管吸痰或支氣管鏡吸痰,并發(fā)肺炎者應積極抗炎治療,出現(xiàn)呼吸衰竭時,常需機械輔助呼吸。
(2)手術后血胸,膿胸及支氣管胸膜瘺其發(fā)病率很低,手術后血胸是一種后果嚴重的并發(fā)癥,須緊急救治,必要時應及時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術時,支氣管或肺內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膿胸,此時除選擇有效抗生素治療外,及時而徹底的胸腔穿刺抽膿極為重要,效果欠佳者可考慮胸腔閉式引流,肺切除術后支氣管殘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癥及手術操作不當?shù)瓤芍率中g后支氣管殘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瘺管,近年來此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已大為減少。
(3)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年老體弱,手術中縱隔與肺門的牽拉刺激,低鉀,低氧及大出血常成為其誘因,常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有手術后低血壓,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對于老年病員,手術前已有心臟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術指征應從嚴掌握,手術者注意操作輕柔,手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充分給氧,密切觀察血壓,脈搏變化,及時補充血容量,手術后輸液速度應慢速,均衡,防止過快,過量誘發(fā)肺水腫,同時作心電監(jiān)護,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根據(jù)病情及時處理,老年病員常伴有隱性冠心病,手術創(chuàng)傷的多種刺激可促使其急性發(fā)作,但在臨床師嚴密監(jiān)護和及時處理下是可以轉危為安的。


2)確認收貨前請仔細核驗產品質量,避免出現(xiàn)以次充好的情況。
3)該信息由排行8用戶自行發(fā)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fā)布人負責,排行8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排行8免責條款。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