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


-
相關癥狀:雞眼、肌肉萎縮、黑斑、骨質破壞、弓形足、干性壞疽、腹脹、惡心、動脈粥樣硬化、出汗異常
-
zhang124
-
免費咨詢
線上溝通
與商家溝通核實商家資質
線下服務
核實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確保留有證據(jù)
服務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務請與商家確定保障實效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經(jīng)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致微循環(huán)障礙而發(fā)生潰瘍和壞疽的疾病狀態(tài),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給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
癥狀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xiàn):
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與五個面病變有關:
神經(jīng)病變、血管病變、生物力學異常、下肢潰瘍形成和感染。
(1)足部的一般表現(xiàn):
由于神經(jīng)病變,患肢皮膚干而無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呈襪套樣改變,腳踩棉絮感;因肢端營養(yǎng)不良,肌肉萎縮,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jié)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
當病人的骨關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發(fā)生勞損時,病人繼續(xù)行走易致骨關節(jié)及韌帶損傷,引起多發(fā)性骨折及韌帶破裂,形成夏科關節(jié)(Charcot)。
X線檢查多有骨質破壞,有的小骨碎片脫離骨膜造成死骨影響壞疽愈合。
(2)缺血的主要表現(xiàn):
常見皮膚營養(yǎng)不良肌肉萎縮,皮膚干燥彈性差,靠毛脫離,皮溫下降,有色素沉著,肢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管狹窄處可聞血管雜音。
最典型的癥狀是間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難。
當病人患肢皮膚有破損或自發(fā)性起水泡后被感染,形成潰瘍、壞疽或壞死。
(3)糖尿病足潰瘍可按照病變性質分為神經(jīng)性潰瘍、缺血性潰瘍和混合性潰瘍。
神經(jīng)性潰瘍:
神經(jīng)病變在病因上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環(huán)良好。
這種足通常是溫暖的,麻木的,干燥的,痛覺不明顯,足部動脈波動良好。
并有神經(jīng)病變的足可有兩種后果:
神經(jīng)性潰瘍(主要發(fā)生在足底)和神經(jīng)性關節(jié)病(Charcot關節(jié))。
單純缺血所致的足潰瘍,無神經(jīng)病變,則很少見。
神經(jīng)-缺血性潰瘍這些患者同時有周圍神經(jīng)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
足背動脈波動消失。
這類患者的足是涼的,可伴有休息時疼痛,足邊緣部有潰瘍和壞疽。
足潰瘍發(fā)生的部位多見于前足底,常為反復遭到機械壓力所致,由于周圍神經(jīng)病變引起的保護性感覺消失,患者不能感覺這種異常的壓力變化,不能采取一些保護措施,發(fā)生潰瘍后并發(fā)感染,潰瘍不易愈合,最后發(fā)生壞疽。
(4)糖尿病足的分級:
經(jīng)典的分級法為Wagner分級法:
0級:
有發(fā)生足潰瘍危險的足,皮膚無開放性病灶。
1級:
表面有潰瘍,臨床上無感染。
2級:
較深的潰瘍感染病灶,常合并軟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
3級:
深度感染,伴有骨組織病變或膿腫。
4級:
骨質缺損,部分趾、足壞疽。
5級:
足的大部或全部壞疽。
病因
潰瘍(20%):
糖尿病患者的很多足部并發(fā)癥起自感覺性神經(jīng)病變及輕度的自主與運動神經(jīng)病變。
其中感覺神經(jīng)病變合并過高的機械應力,是引起足部潰瘍和感染的主要始動因素。
炎癥與組織損害是一定程度的反復應力作用于一個特定的失去感覺的區(qū)域的結果。
來自地面、鞋子或其他鄰近足趾的壓力或剪切力導致潰瘍形成,由于缺乏正常的神經(jīng)保護機制,潰瘍常因骨突的存在而加重。
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病變造成皮膚正常排汗調節(jié)功能、皮膚溫度調節(jié)功能和血運調節(jié)能力喪失,導致局部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
此外,正常排汗能力的喪失阻斷了局部組織的再水化,造成組織進一步破壞,使得深部組織更易于細菌定植。
運動神經(jīng)病變在糖尿病足的發(fā)病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足內在肌的攣縮造成典型的爪狀趾畸形。
跖趾關節(jié)的過伸也被證明能夠直接增加跖骨頭下壓力,使得該部位更易形成潰瘍。
近趾間關節(jié)屈曲造成突起的趾間關節(jié)背側與趾尖跖側形成潰瘍的風險增加,而血管病變又使得破壞的組織難以愈合。
感染(30%):
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導致皮膚軟組織破壞,造成外源細菌侵入。
化學趨向性改變導致白細胞反應效率低下。
此外,高血糖、氧分壓降低和營養(yǎng)不良等可共同引發(fā)組織水腫、酸積聚、高滲和低效無氧代謝。
此類環(huán)境適合細菌生長,并阻礙了白細胞的功能。
此外,血管疾病可造成抗生素運輸受限,進一步造成細菌清除效率降低,導致局部軟組織感染,甚至骨髓炎的形成。
Charcot關節(jié)病(10%):
為漸進性的負重關節(jié)破壞性病變。
神經(jīng)創(chuàng)傷學說認為,失去痛覺和本體感覺后足部遭受反復的機械損傷或是單發(fā)的創(chuàng)傷會導致Charcot關節(jié)病變,神經(jīng)血管學說認為,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引發(fā)的病變區(qū)域血供增加導致骨骼吸收和強度減弱,進而,反復的創(chuàng)傷造成骨破壞與不穩(wěn)定。
足趾畸形(30%):
運動神經(jīng)病變導致足內在肌的攣縮,造成典型的爪狀趾畸形。
預防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護理原則在糖尿病確診后,首先應積極控制糖尿病,嚴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飲食和降糖藥物及胰島素應用),同時控制高血脂和各種導致早期動脈硬化的因素,均應作為一項預防糖尿病肢端壞疽的長期任務,使患者血管,神經(jīng)病變發(fā)展慢一點,輕一點,少一點,并仔細護理和預防足部可能發(fā)生的病變,因此要做到:
1、首先要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將足部護理視為生活的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養(yǎng)成良好的足部衛(wèi)生習慣。
(1)每日用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潔。
(2)洗腳前用手試測水溫(水溫度為將水放至手背皮膚耐受為宜),絕對不能用熱水泡足而造成燙傷,避免皮膚破損。
(3)足洗凈后,應用干毛巾輕輕擦干,包括足趾縫間,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膚擦傷。
(4)為保護皮膚柔軟,不發(fā)生皸裂,可涂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縫間。
(5)足汗多時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著不透風的尼龍滌綸襪,宜穿棉紗襪或羊毛襪。
(6)每天要檢查足跟,足底,趾縫,有無潰破,裂口,擦傷和水皰等,如果發(fā)現(xiàn)足部病變應及時求醫(yī),妥善處理,切不可等閑視之,貽誤了治療時機。
(7)雞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學制劑腐蝕,應由醫(yī)生處理。
(8)鞋襪要合適,寬松,每天要換襪,最好有兩雙鞋子更換,以便鞋內保持干燥,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砂石粒,釘子等雜物,以免腳底出現(xiàn)破潰。
(9)不宜穿尖頭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涼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10)寒冬時切忌用熱水袋,暖水壺或電熱毯保溫,以免足部燙傷。
(11)足部皸裂不貼膠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時治療。
(12)忌煙酒,對防治血管和神經(jīng)病變有益。
(13)盡量避免足部損傷,防止凍傷,擠傷,選擇適當?shù)捏w育鍛煉項目,將損傷的危險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檢查
常規(guī)檢查1.測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
2.尿常規(guī),尿糖定性及24h尿糖定量,尿蛋白和酮體檢查。
3.血象檢查RBC,HB,WBC。
4.血液流變學檢查。
5.血脂檢查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漿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或非蛋白氮。
6.壞疽分泌物細菌學培養(yǎng)。
專業(yè)檢查1.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測定,誘發(fā)電位等檢查可定量評價下肢有無周圍神經(jīng)病變和神經(jīng)病變的程度。
2.皮膚溫度測定在20℃~25℃的室溫下,暴露肢體半小時后,用皮膚溫度計對稱性測定足趾跖面,足背面,足趾和小腿等部位的皮膚溫度,正常時皮膚溫度為24℃~25℃,下肢血管病變時,皮膚溫度降低,如雙下肢或足部皮膚溫度不對稱,相差≥2℃,提示溫度低側下肢血管病變。
3.步行距離和時間測定行走一定時間后出現(xiàn)下肢疼痛,但繼續(xù)行走時疼痛可緩解或減輕,提示血管輕度堵塞;行走后出現(xiàn)疼痛,繼續(xù)行走疼痛持續(xù)不緩解而被迫停止,提示血管中度堵塞;稍事行走即出現(xiàn)下肢疼痛而被迫停止,提示重度血管病變。
4.靜脈充盈時間測定將肢體先抬高數(shù)分鐘,讓靜脈血排空,然后迅速放下,使動脈血充盈,正常時,足背靜脈應在5~10s內充盈;如大于15s,提示動脈供血不足;在1~3min內充盈,提示動脈供血明顯降低,側支循環(huán)血液供應較差,預示潰瘍不易愈合或易引發(fā)肢體壞疽。
5.血壓指數(shù)它是一種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對下肢動脈狹窄和缺血的判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用普通血壓計測定肱動脈收縮壓,然后再將血壓計袖帶置于同側踝關節(jié)的上方,聽診器置于內踝上內側可聽到脛后動脈的搏動;置于踝關節(jié)的前外側可聽到脛前動脈搏動;置于外踝后外側可聽到腓動脈搏動,踝動脈/肱動脈收縮壓比值(踝/肱比值)正常人為1~1.4,<0.9提示下肢有輕度供血不足,0.5~0.7可有間歇性跛行,0.3~0.5可有缺血性休息痛,<0.3可發(fā)生肢體缺血性壞死。
6.多普勒超聲它可發(fā)現(xiàn)股動脈至足背動脈的病變,可了解動脈粥樣斑塊的情況,內膜的厚度,管腔的狹窄程度,單位面積的血流量和血流的加速度和減速度等,可對血管病變作定位和定量分析,但由于每個實驗室所使用的儀器類型和操作方法的不同,所得的數(shù)據(jù)和結果也不完全相同,應用時應參照各自的正常對照人群。
甲襞微循環(huán)測定血管襻形態(tài),血管走行,血流狀態(tài)及速度,有無出血,淤血,滲出等病變,微循環(huán)障礙時:
①管襻減少,動脈端變細,異形管襻及襻頂淤血>30%,②血流速度緩慢,呈粒狀流,泥沙樣流,串珠樣斷流,③管襻周邊有出血,滲出,肢體局部皮膚微循環(huán)測定,可在肢體動脈閉塞早期見到微血管管襻擴張。
7.跨皮膚氧分壓(TcPO2)測定將Clark極普儀電極放置于保溫43℃~45℃的足部皮膚,TcPO2高低與皮膚缺血缺氧有關,正常人TcPO2與動脈氧分壓(PaO2)接近,如TcPO2<4.0kPa,提示皮膚缺血明顯,局部潰瘍難以愈合;給予吸入100%的氧氣10min后,如TcPO2升高1.3kPa(10mmHg)以上,提示預后尚可。
8.動脈造影常用于截肢或血管重建術之前的血管病變的定位和病變的程度的了解,但檢查本身可導致血管痙攣,加重肢體缺血,另外,如患者合并蛋白尿伴或不伴腎功能不全者,造影劑可能加重腎功能不全,應慎用,造影前應充分水化。
9.X線檢查可發(fā)現(xiàn)肢端骨質疏松,脫鈣,骨髓炎,骨關節(jié)病變和動脈硬化,也有助發(fā)現(xiàn)氣性壞疽時的軟組織變化。
10.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檢查主要是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護性的感覺,較為簡便的方法是采用10g尼龍絲(Semmes-Weinsteinmonofilament),一頭接觸于患者的大足趾,足跟和前足趾此時能感到足底尼龍絲,則為正常,否則為不正常,不正常者往往是糖尿病足潰瘍的高危人群,并有周圍神經(jīng)病變,這種利用特制尼龍絲檢查患者感覺的辦法簡單易行,重復性好,花錢花時少,已在一些發(fā)達國家推廣使用,準確使用10g尼龍絲測定的方法為:
在正式測試前,在檢查者手掌上試驗2~3次,尼龍絲不可過于僵硬;測試時尼龍絲應垂直于測試的皮膚;施壓力尼龍絲彎曲約1cm;去除對尼龍絲的壓力;測定下一點前應停止2~3秒;測定時應避免胼胝,但應包括容易發(fā)生潰瘍的部位;建議測試的部位是大足趾,跖骨頭1,2,3和5處,在不同研究中測試部位包括足跟和足背,如測定10個點,患者僅感覺到8個點或不足8個點,則視2點以上異常。
11.皮膚溫度檢查溫度覺的測定也可分為定性測定和定量測定,定性測定可以很簡單,如放杯溫熱水,將音叉或一根細不銹鋼小棍置于水中,取出后置于患者皮膚部位的皮膚讓其感覺,同時與測試者的感覺作比較,定量測定可以利用皮膚溫度測定儀如infra-reddermalthermometry,這種儀器為手持式,體積小,測試快捷,方便,準確性和重復性均較好。
12.壓力測定壓力測定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診斷,國外已經(jīng)研究出多種測定足部不同部位壓力的方法,如MatScan系統(tǒng),F(xiàn)ootScan系統(tǒng)等,這些系統(tǒng)測定足部壓力的工作原理是讓受試者站在有多點壓力敏感器的平板上,或在平板上行走,通過掃描成像,傳送給計算機,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顏色不同的腳印,如紅色部分為主要受力區(qū)域,藍色部分為非受力區(qū)域,以此了解患者有否足部壓力異常,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進行步態(tài)分析,糖尿病足的步態(tài)分析是有臨床意義的,可以為足壓力異常的矯正提供依據(jù),足壓力異常矯正學處理的基本原則是增加足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盡量減少局部受壓點的壓力,避免局部發(fā)生壓力性潰瘍。
13.周圍血管檢查足背動脈搏動,通過觸診,捫及足背動脈和(或)脛后動脈搏動來了解足部大血管病變,這是簡便的,傳統(tǒng)的,也是有臨床價值的檢查方法,足背動脈搏減弱或消失與年齡關系密切,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往往提示患者有嚴重的周圍病變,需要進行密切監(jiān)測或進一步檢查。
踝動脈-肱動脈血壓比值(ABI)是非常有價值的反映下肢血壓與血管狀態(tài)的指標,正常值為1.0~1.4,﹤0.9為輕度缺血,0.5~0.7為中度缺血,﹤0.5為重度缺血,這些患者容易發(fā)生下肢(趾)壞疽,正常情況下踝動脈收縮壓稍高于或相等于肱動脈,但如果踝動脈收縮壓過高(如高于200mmHg)或ABI大于1.5,則應高度懷疑患者有下肢動脈鈣化,此時,應該測定足趾的血壓,通常認為,足趾動脈是不會鈣化的,測定踝動脈或足趾動脈,需要多普勒超聲聽診器或儀器,僅能測定收縮壓,如果用多普勒超聲仍不能測得足趾收縮壓,則可采用激光測定血壓的方法。
血管造影可以用于了解下肢血管閉塞程度,部位,既可為決定截肢平面提供依據(jù),又可為血管旁路手術做準備。
治療
糖尿病足西醫(yī)治療方法一旦發(fā)生糖尿病足之后,在治療之前應對病情做到盡可能明確的評價:
確定病因學;確定類型和程度;體檢或多普勒評價血管通暢情況;檢查分泌物并及時進行細菌和藥敏試驗;評價潰瘍周圍水腫、炎癥和壞死情況;X線檢查有無骨髓炎和皮下氣體;排除全身感染等。
根據(jù)病情選擇適當?shù)娜碇委煛⒕植恐委熁蛲饪剖中g。
1.全身治療一般包括代謝控制、擴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應用(如存在感染)。
(1)代謝控制:
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于潰瘍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
糖尿病足潰瘍的發(fā)生,尤其是合并感染等所致的應激可進一步升高血糖,一般需換用胰島素治療并盡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這是治療糖尿病足的基礎。
血糖應控制在11.1mmol/L以下或盡可能接近正常。
(2)擴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組織供血:
臨床常采用:
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加丹參10~20ml,靜脈滴注,1次/d;②山莨菪堿,一般劑量0.5~1.5mg/kg,輕者口服,重者靜脈滴注;③封閉腰2、3、4交感神經(jīng),解除下肢血管痙攣;④前列腺素E靜脈注射,具有較好的擴血管作用;⑤抗血小板藥物如西洛他唑(培達)在抗血小板的同時尚具有良好擴張周圍血管的作用,對糖尿病足潰瘍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其他如丹參和川芎等亦可輔用。
(3)神經(jīng)病變的治療:
可應用維生素B制劑,并應用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物改善神經(jīng)功能。
(4)抗生素的使用:
糖尿病足潰瘍常易繼發(fā)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惡化,是導致腳壞疽的重要原因,鑒于感染常為多菌株混合感染,且往往合并有厭氧菌感染,一些患者即使存在嚴重的下肢感染,臨床上也可無明顯癥狀和血液學感染的特征。
一般在病原菌不明的情況下應給予廣譜抗生素和甲硝唑治療,待細菌和藥敏試驗結果報告之后必要時再調整治療。
(5)高壓氧治療:
可改善血循環(huán)和下肢缺氧,可試用。
2.局部治療主要包括局部清創(chuàng)術和創(chuàng)面處理。
(1)清創(chuàng)術:
尚有一些爭議,但多數(shù)主張進行充分的清創(chuàng),對感染灶進行切開引流,清創(chuàng)范圍應擴展至有出血的健康組織,切除所有的壞死組織,盡量保護有生命活力的肌腱和韌帶組織;口小腔大的壞疽應擴大切口;多囊膿腫應多個切口,保持引流通暢。
小的清創(chuàng)術可床邊進行,但多數(shù)情況可能需到手術室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
局部水皰和血皰的處理應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選用無菌注射器,由水皰低位將其內容物抽出,并在局部涂以2.5%的碘酒以預防感染,局部適當加壓使其干癟。
(2)創(chuàng)面處理:
堅持每天換藥,局部可應用浸有抗生素、胰島素和山莨菪堿(654-2)的混合液(如5%生理鹽水250~500ml和人胰島素40U和慶大霉素24萬U或其他抗生素和山莨菪堿(654-2)注射液40mg)進行清洗和濕敷,其中胰島素在局部可改善白細胞的功能、刺激上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及蛋白質合成,有利于創(chuàng)口的愈合;局部應用抗生素可增強抗感染的效果;山莨菪堿(654-2)局部應用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
白天盡量暴露不包扎,夜間為避免損傷可行包扎;可輔用中藥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和改善微循環(huán);機械墊襯減輕潰瘍部位負重,臥床休息和使用特制鞋等;另外,周林頻譜儀或燈泡進行局部照射,有利于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和改善血液循環(huán),每次半小時,每天3~4次;患肢抬高,有利于減輕局部水腫(任何原因的潰瘍,只要有水腫,潰瘍均不易愈合),必要時輔以利尿劑。
近來有報告應用康惠爾糖尿病足系列傷口護理用品(清創(chuàng)膠、滲液吸收貼和潰瘍糊等),有助于清除創(chuàng)面壞死腐爛組織,增強局部組織的滲液吸收,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創(chuàng)面的吸收。
3.外科治療(1)動脈重建術:
是治療大血管阻塞所致肢端缺血或壞疽的重要方法,可使一些患者免于截肢。
方法有:
①血管搭橋術:
血管通暢率約60%,常用的方法是血管旁路轉流術,即在正常供血動脈段與病變血管遠側非狹窄動脈之間架設一段自體或人造血管橋,以改善肢體的遠端供血。
②血管內膜切除術:
適用于大血管和局限性動脈阻塞和狹窄。
③經(jīng)皮血管腔內成形術:
對髂動脈閉塞較好。
④血管內激光治療。
⑤帶蒂大網(wǎng)膜移植術常用于脛前、脛后和腓動脈閉塞癥。
(2)截肢術:
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術前最好作血管造影,以決定截肢平面,在不影響截肢平面愈合的情況下,應盡量保留患肢術后的功能及有利于安裝假肢。
4.骨髓干細胞移植骨髓干細胞具有定向分化為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細胞的功能,基礎及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將骨髓干細胞移植到缺血的肢體可在局部形成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新生血管,而不會生成其他不需要的組織。
2002年8月英國醫(yī)學雜志首先報道了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下肢缺血獲得成功。
其方法主要如下:
在局部麻醉下獲取骨髓,然后進行骨髓干細胞的分離,目前骨髓干細胞的分離已有成熟技術;最后將分離所獲得的骨髓干細胞移植到缺血肢體。
該方法適用于所有肢體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對非糖尿病患者同樣有效),從早期的間歇性跛行到晚期的足部潰瘍,甚至肢體壞死,一般治療病程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療可以緩解或完全解除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可以促進潰瘍愈合或縮小等。
該方法操作比較簡單,療效較肯定,值得臨床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二)預后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全球約1.5億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可能在其病程中發(fā)生足潰瘍或壞疽。
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約50%是糖尿病患者。
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美國每年有86000患者會因糖尿病失去足或下肢而致殘。
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花費巨大,Holzer對美國700萬糖尿病患者數(shù)據(jù)庫的健康保險調查提示,兩年中直接用于糖尿病足潰瘍的花費為1600萬美元,平均每個潰瘍的花費為4595美元。
中國的糖尿病足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的趨勢已日漸明顯,糖尿病足病所帶來的醫(yī)學和社會問題已開始受到國內諸多學者的重視。
糖尿病足中醫(yī)治療方法中醫(yī)的辨證施治理論:
辨別患者的體質、脈相、氣血、津液和生活習慣,發(fā)揮中醫(yī)的辨證施治優(yōu)勢。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氣虛、陽衰、寒凝所致。
因此病初期才普遍存在麻、涼、痛表現(xiàn),氣虛不能帥血,陽衰不能溫煦,寒凝則血液瘀滯不行,久之則肢端壞死而成脫疽。
針對這一核心病機,治療必須補氣溫陽通脈為主,氣盛則帥血有力,陽盛則溫煦肢體,寒散則血脈得通。
如肢端出現(xiàn)壞死潰爛,則外用生肌活血之品。
護理
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檢查和保?。?br />檢查雙腳足部問題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大多數(shù)足部問題通常起于很小的損傷,如果您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就可以采取措施來避免情況的惡化,進行檢查的時候,每只腳的足背和足底也包括趾間都應該檢查到,鏡子可以幫助您查看到雙腳的每個部分,當然您也可以請家人或朋友幫忙,您還要用手觸摸足背和足底,您所要尋找的是水皰,割傷,發(fā)紅,變硬,破潰,擦傷,局部發(fā)熱,局部發(fā)涼以及其他任何看起來不好的變化,對于像水皰,割傷,趾甲內生以及足部外形或顏色的改變等問題,您一定要馬上向醫(yī)生報告。
善待雙腳1.每天用溫水(不是熱水)洗腳。
2.洗腳擦干后用剪刀小心地修整趾甲,并把邊緣磨光滑,如果因為趾甲太厚或看不清楚不能自己做,可以請足科醫(yī)生進行修剪。
3.對待雞眼和老繭要輕柔,如果醫(yī)生說不礙事,可以用磨石輕輕地磨平,千萬不要使用雞眼水,除繭劑或雞眼膏,也不要用刀片切刮。
4.長了疣不要自己處理,要去看醫(yī)生。
5.即便在屋內也要穿鞋襪,在床邊準備拖鞋以便夜里起床時穿。
6.穿鞋之前,檢查鞋里有沒有別針,硬幣或小石子等可能傷害雙腳的東西。
7.選擇有襯墊的襪子,挑選沒有接縫或接縫光滑平坦的襪子,為糖尿病人或步行特制的襪子會更合適,必要的時候,及時更換新襪子以保證里面的襯墊合適。
8.丟掉破舊的或襯墊磨損的襪子。
9.不要使用熱水袋或熱水瓶暖腳,如果腳冷,可以穿上襪子或蓋上毛毯。
10.晚上去買鞋,因為這時的腳最大,當您試鞋的時候,穿上您最厚的帶襯墊的襪子,這樣您才能確定襪子在鞋里是合適的,摸一下鞋的里面,以確定沒有皺紋或硬的接縫,一定不要希望鞋會穿大,它應該是一開始就是合適的,舒服的。
11.對于運動,要選擇合適的并有好的保護設計的運動鞋,(可以請專業(yè)的店員來幫助您)。
12.日常用鞋,選擇平底鞋,最好是圓頭,系帶的皮鞋,如果工作允許,步行鞋是很好的選擇。
13.不要買高跟或尖頭(會將壓力集中到腳趾)的鞋,也不要買聚乙烯的或塑料的鞋子(因為它們不透氣,不合腳)。
14.逐漸適應新鞋,第一天只穿一小時,然后仔細檢查雙腳。
15.醫(yī)生指定的專用鞋或鞋墊,要每天穿用,放在鞋柜里是起不到保護作用的。
16.不要在趾間使用護膚水或護膚霜。
17.每天換穿干凈的襪子。
18.洗澡或淋浴之后,馬上把腳擦干,包括趾間的部分,促進足部血液循環(huán)的方法。
19.坐著的時候把腳抬高。
20.不要讓腿交叉過長時間。
21.不要吸煙。
22.不要穿吊帶的或過緊的襪子,不要在腿上系彈力帶。
并發(fā)癥
病情嚴重時可出現(xiàn)皮膚破潰,組織糜爛,直至壞死,還可因為皮膚麻木或感覺消失,對過熱,過冷物體感覺的不靈敏,而致燙傷或凍傷。
糖尿病合并肢端壞疽,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肢端缺血,疼痛,手足麻木,潰爛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原因是大,小,微血環(huán)管病變,周圍神經(jīng)病變及各種損傷,合并感染所致。


2)確認收貨前請仔細核驗產品質量,避免出現(xiàn)以次充好的情況。
3)該信息由排行8用戶自行發(fā)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fā)布人負責,排行8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排行8免責條款。查看詳情>